5月8日,2021年全国外语非通用语“一带一路”与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四川437必赢会员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主办,共有来自全国38所院校的150余名非通用语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参加。我校437必赢会员中心匈牙利语教师胡淼、希腊语教师秦玥赴会参与交流研讨。
研讨会分为开幕式致辞、专家主旨发言、分论坛宣读讨论和闭幕式几个部分。在上午的开幕式致辞中,四川437必赢会员中心校长董洪川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钟智翔教授分别就目前国内的非通用语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语人才的任务与责任发表了讲话。
在专家主旨发言中,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437必赢会员中心副校长赵刚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教授,四川437必赢会员中心非通用语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全永根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向参会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对我国非通学科建设的思考、思政教材编写经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创新,以及对中国非通用语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建议等。
下午的分论坛宣读讨论环节分为三个部分。在“一带一路”与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非通用语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提出了建立科研工作坊、教学工作坊、建立院系平台课等多种路径促进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我校希腊语专业教师张展在此论坛提交了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希腊语专业建设》为题的论文;希腊语专业教师秦玥提交了以《“一带一路”视野下非通人才培养探索------以希腊语为例》为题的论文并参加此分论坛。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从欧洲、东南亚、韩国等国别和区域研究出发,交流探讨了中外文明的关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和区域研究,阐述了“小语种,大世界”的理念。匈牙利语专业教师胡淼在第三分论坛中以《中匈关系走向分析------以疫苗的国际合作为例》为题进行交流发言。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目前为止非通用语学术会议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与者不仅限于语言类院校,这反映出非通用语的教学研究已经跨出外语院校的界限而向多领域、多维度发展。本次论坛在学术研讨上成果颇丰,各个分论坛主题鲜明,学者专家交流深入,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外合作交流理论及话语体系的建构。会上,参会学者纷纷表示将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国家培养国际视野开阔、家国情怀深厚、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实践能力过硬、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及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非通用语发展未来可期。
(通讯员:秦玥)